五行是一個抽象概念,簡而言之五行在不同領域,代表不同意義,如:方位、物質、五臟、季節等: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和陰陽本質有二: 一五行是陰陽的不同的組合狀態。二五行是陰陽交互運動的不同階段。易經中有八卦為乾、坤、艮、兌、離、坎、巽、震從個經卦,按照《周易》的解釋,八個卦都有各自的五行性質: 震為雷的性質為木,位于正東方;兌為澤的性質為金,位于正西方;離為火的性質為火,位于正南方;坎為水的性質為水,位于正北方;坤為地的性質為土,位于西南方;艮為山的性質為土,位于東北方;巽為風的性質為木,位于東南方;乾為天的性質為金,位于西北方。
五行的性質
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各個性質,依次如下: 木-好華美,且具有風雅的個性。木性代表仁,就是又慈愛,又行善的意思。 火-性情急躁,而富有自尊心。火性代表禮,就是為人謙讓謹慎,敬上而不欺下。 土-性情溫厚篤實,而具有自信心。土性代表信,就是又誠實又溫厚誠懇之意。 金-性情剛強,而具有自尊心。金性代表義,就是崇善棄惡,事事都順理。 水-人聰明,并能推測事物。水性代表智, 就是觀察事物詳細,對于任何事能預知前兆,善理權謀術事。 也可以說是仁、義、禮、智、信的五行。中醫五行相生相圖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黃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為東方,火為南方,金為西方,水為北方,土為中央
五行相生相克原理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駁、互相戰斗、制衡。 根據宇宙的磁場原先是浩瀚的大海(水).在海中產生了植物(木).再經由太陽(火)的照射慢慢的有了陸地(土).再從陸地中去發現了鐵的礦物質(金).爾后從鐵礦中提煉成鐵器做成盆子來取水。這就是大地自然的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環狀態。 又赤裸裸的大地一定要植樹(木),用大樹的根來拱固土質大雨來時才不會土質流失(土),大雨會造成水災就必需用土來筑墻保衛家園(水),古時家園的門口都要擺個大水缸下雨時備水以備火災可滅火(火),為保衛家園及家中煮飯生火必需有刀槍斧頭器具所以要提煉頑鐵(金),生火需要用鋸子斧頭來劈材(木),這自然的相克制衡道理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天地間的萬物產生之后,雖然有相生但也要有制衡,如水會使樹木生長,也會使土質流失,而木按照‘木克土’的道理來克土,這就是自然的循環狀態。
木生火,火生金,金生水,水生土,土生木,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周易入門基礎知識為:五行學說、六十四卦、天干地支、十二長生。
五行學說:
五行學說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說成是我國大部分思想的基礎之一也毫不夸張。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里所說的并不是指特定的金就是黃金,土就是泥土這么簡單,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創造世間一切的元素,他們之間的相生相克構成了大千世界。要掌握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但:陽木克火,陽火克土,陽土克金,陽金克活水,陽水克木;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但: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這里相侮可以理解為,水平時可以滅火,但是火太大了但是拿一杯水,肯定是無法滅火的,反而被火侮辱;掌握五行在四季的旺相休困死;掌握五行與干支的關系;掌握五行和裝卦時的六親五類:我,官鬼,子孫,妻財,父母,兄弟的關系;掌握五行和六神直接的關系。
六十四卦:
俗話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八卦互相的組合就生成了“六十四卦”對于六十四卦的卦辭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經列出,這里我們說一下需要掌握的知識。懂得八卦的名稱,和對應屬性,熟記六十四卦的推演過程和結果和屬性。五行與八卦的對應關系:金---乾、兌: 乾為天,兌為澤;火---離: 離為火;木---震、巽: 震為雷,巽為風;水---坎: 坎為水;土---艮、坤: 艮為山,坤為地。
天干地支:
所謂十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葵。所謂十二地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而天干地支簡稱干支,天干地支相配可以用來表示一年之中的年月日時。學會運用公式或推演方法算得年月日時的干支。學會納甲,所謂納甲,就是將十干納于八卦,并與五行、方位相配合。關于這一點,我們現在不需要學習如何推演,只需要按表查詢就可以。分清天干地支的陰陽屬性,天干的陰陽如下分:陽干:甲、丙、戊、庚、壬;陰干:乙、丁、己、辛、癸;地支的陰陽如下分:陽支:子、寅、辰、午、申、戌;陰支:丑、卯、巳、未、酉、亥。
十二長生:
十二長生是中華民族古代陰陽五行家以十天干周行十二支來表示命運的旺衰之勢。即五行的十二種運勢,稱十二運為十二長生,是以起首之“長生”代表整個十二運。描述了“生老病死”的一生,也用來比喻天下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衰敗消亡的整個過程。
十二運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長生:嬰兒剛出世,或新事物剛產生時,具有欣欣向榮的氣息;沐浴:又稱“敗”。嬰兒降生后須洗去污垢;新事物初登臺,很不完善;冠帶:從小兒到青年,可以穿衣戴帽,顯得儀表堂堂;新事物也進入了華秀的階段;臨官:又稱“進祿”。人長成后,可以出仕做官,或掙錢養家;新事物也已成熟,地位日益鞏固;帝旺:人到壯年,身體和智力都到了鼎盛階段,最能全面發揮一個人的作用;新事物已至完善,被世所公認。然而旺極必衰,無論是人是事,到了鼎盛階段,也同時播下了衰敗的種子;衰:這是一個質的變化期,人至此感到氣衰神弱,力不從心;新事物至此已成舊事物,該面臨其他新事物的挑戰了;病:人逐漸衰老,便要百病叢生;舊事物千瘡百孔,積重難返;死:人衰老之后,繼之就是肉體的死亡;墓:舊事物死亡后遺跡被送進博物館,或被收于倉庫,又叫“庫”;絕:又被稱“受氣”、“胞”。人在未受孕前,母腹內空空蕩蕩;萬物未產生前,無形無象;胎:即受胎,指人受孕時,或萬物在地中萌芽時;養:就是成形,人在母腹中成形,萬物在地中成形。十二長生中,長生、冠帶、臨官、帝旺代表旺盛的運勢,稱為“四旺運”,敗、死、暮、絕,代表惡劣的運勢,稱為“四惡運”,衰、病、胎、養代表平淡的運勢。
《易經》簡介:
是一部積累筮占之辭的辯證法哲學書,約成書于西周時期,被譽為“諸經之首,大道之源”。該書闡述了天地世間關于萬象變化的古老經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周易》被奉為儒家經典,成為經學家們研治的一項專門學問,這就是易學。《周易》是對中華文化影響最深遠的一部書,但它也是謎案最多的一部書。
《易》簡介:
《易》是一本哲學書籍,這是毋庸置疑的,自古以來的哲學很多都是和宗教或者預測捆綁在一起發展的。由《易》發展的五行學說,也是樸素唯物主義的代表性學說。易,從字面上來理解,就是“改變”。沒錯,較為通俗的解釋,《易》就是一套研究改變,變化的理論,這個思想不論是從哲學角度還是從預測角度,都是一個指導性的思想。易的本質是積極向上的,他要求我們在不斷改變的事物中,自強不息,使得改變向著對自己更好的方向發展。對整體來說,《易》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觀念,即“天人合一”,這是一種整體觀,一種大局觀,更是一種統籌的觀念。現在我們說周易,大多都與“算命”畫了等號,其實,不論是中醫,收藏,算命和珠寶。都應該以周易的哲學理論作為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我么就很容易落入到“唯心主義”的坑洞中。
起卦的含義:
所謂起卦,是人們用周易來預測吉兇,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法,根據境界的不同,最初可以借助外物如銅錢或者硬幣的來預測。這里的要求是:
1、懂得如何起卦;
2、起卦的時候要相信卦的準確性;
3、誠心建立要測的事情和手中搖晃銅錢的聯系。
裝卦的含義:
所謂裝卦,是指在起卦的基礎上,得到一個卦象,之后進行納甲,安六親六神,找出世應爻,分清原神,用神,忌神,仇神以及各種名詞爻。
斷卦的含義:
所謂斷卦就是根據裝卦的基礎上,結合某人的年月日時和所測事情,在根據五行之間的相生相克,結合六親五類、六神、世應、等等一系列復雜的關系和斷卦人的學識進行斷卦。
《易經》中的金木水火土指的是五行,五種不同的基本動態。
五行的意義包涵借著陰陽演變過程的五種基本動態:水(代表浸潤)、火(代表破滅)、金(代表斂聚)、木(代表生長)、土(代表融合),中國古代哲學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系,它強調整體,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系。
五行學它光輝的哲學思想,對中國科學事業的發展有極重大的促進作用。五行學說的實質,認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最基本物特性條件構成的,自然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發展、變化,都是這五種不同的條件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擴展資料:
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并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并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系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
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
也有說《連山》與《歸藏》于漢代后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里的千古之謎。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易經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五行
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於哲學、中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認為大自然由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的命運,同時也使宇宙萬物循環不已。五行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運動)和變化所構成。它強調整體概念,描繪了事物的結構關系和運動形式。如果說陰陽是一種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一種原始的普通系統論。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木可穩住崩土;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熔化金屬。
辯證生克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
金能生水,水多金沉;水能生木,木多水縮;木能生火,火多木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弱。
金能克木,木堅金缺;木能克土,土重木折;土能克水,水多土流;水能克火,火炎水灼;火能克金,金多火熄。
金衰遇火,必見銷熔;火弱逢水,必為熄滅;水弱逢土,必為淤塞;土衰逢木,必遭傾陷;木弱逢金,必為斫折。
強金得水,方挫其鋒;強水得木,方緩其勢;強木得火,方洩其英;強火得土,方斂其焰;強土得金,方化其頑。
行學說是古人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他們認為世紀萬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元素構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現。比如五色:青、赤、黃、白、黑,五聲:角、徵、宮、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臟:肝、心、脾、肺、腎,五情:喜、樂、欲、怒、哀,五常:仁、禮、信、義、智等等,每種事情的五項內容都分別顯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順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順序。生成的順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順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順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陰陽和五行學說相結合,成為古人解釋各種自然和人生現象的一種理論。占卜和命相學是預測未來的一種活動。古代生產力低下,對個人命運就更難把握,也就更想知道。命相學就利用了陰陽五行學說來說明一個人的命運。主要的一種方法就是用生辰八字來推算命運。所謂生辰八字,就是用天干、地支表示的出生的年、月、日、時。先秦時期,人們只用天干地支來記日,但是后來,年月日時都可以用天干地支來記了。天支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者順序配合可以產生六十個單位,叫六十甲子。那生出生的年、月、日、時分別用天干、地支配合來表示,正好有八個字,因此叫生辰八字,相者又叫它是人的四柱。生辰八字里也有五行。在十天干中,甲、乙屬木,丙、丁屬火,戊、己屬土,庚、辛屬金,壬、癸屬水。十二地支中,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亥、子屬水,辰、戍、丑、未屬土。
五行相生: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鉆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后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里,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五行相生含義:
木生火,
是因為木性溫暖,
火隱伏其中,
鉆木而生火,
所以木生火.
火生土,
是因為火灼熱,
所以能夠焚燒木,
木被焚燒后就變成灰燼,
灰即土,所以火生土.
土生金,
因為金需要隱藏在石里,
依附著山,
津潤而生,
聚土成山,
有山必生石,
所以土生金.
金生水,
因為少陰之氣(金氣)溫潤流澤,
金靠水生,
銷鍛金也可變為水,所以金生水.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水生木,
因為水溫潤而使樹木生長出來,
所以水生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