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就沒有什么輪回,那只是佛教中一種騙人的。在人生中只有一世,根本沒有什么前世和后世的。
三世因果、六道輪回。如果不覺悟將在天、人、阿修羅、畜生、鬼、地獄等六道眾生中流浪生死。
佛家所說的六道輪回,究竟是哪六道?相信在各類神話故事里面,還有現在的網絡小說中,讀者們都會看到很多關于“六道”的東西,那究竟六道是什么樣子的存在呢,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各位講解一下。
六道原來本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后來被佛教所借用,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根據福報的大小來劃分,人在死后可回顧一生,查看一生所作所為之事,福禍哪種更多。在佛教的觀念里“眾生生死范圍雖然有六道,眾生的善惡業因的造作,則以人道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業并兼受報的雙重道,其余各道都是受報的單重道。 ”所以天道和修羅道只有享受福報,下三道只能“享受”苦報。其中只有人道是最好的能享受苦報也能享受福報,也可以分清罪與善。下面小編就來講解一下各個道。
首先就是天道,天道能進入的人都是在上一世的善人,做過很大功勞的善人,有些甚至幾世的善人。因為佛教很講究因果,所以前世積攢了很多“善因”,所以在下一世就可以投入天道,也就是所謂的“善果”。在轉生的這一世,就可以享福了。
第二道就是修羅道,能投身修羅道的人,一般都是福緣深厚的人,雖然修羅道已經算是半人半神的存在。而且天生戰斗力極強。
第三道,人道。人乃萬物之根本,在佛家的思想中,能夠稱為“人”很是幸運,投身人道,就相當于一次修行,要體驗人生的百態,好好感悟人間,才能早日修成正果。
第四道,餓鬼道。能被投入這條道的人,都是上一世十惡不赦的罪人。他們每天都會受到饑餓的煎熬,算的上是上一世的懲罰。
第五道,地獄道。進入的人,他們根據自身的罪孽來定罪,受盡折磨,直到洗清罪孽,才能再入輪回。
第六道,畜生道。就是投身為畜生,隨時都會被人類所吃掉,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也很殘酷。
輪回是佛教的一個很系統的學說,六道輪回僅僅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因為佛教認為世界萬事萬物都在輪回。六道輪回只涉及了“有情”眾生的輪回問題。
具體說,輪回是佛教的一個基本信仰,本意是指事物從起點到終點的無窮循環。
佛教的輪回思想運用到對宇宙觀上,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佛教認為,宇宙是在“色”即世界萬物與“空”即地水火風這四大之間循環。四大由于因緣和合成世界萬物,世界萬物又因因緣而分解為四大。這是一個最主要的輪回。
佛教認為人生也是一個輪回,是不停地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的循環過程。而且由于每個人“業”的不同,還可能輪回到其他生命形式中。
佛教關于人的輪回,目前有三種輪回學說,一種是三道輪回,這是佛教在創立初期吸收婆羅門教的輪回信仰而形成的,是指人在天道、人道和地獄道之間輪回。另一種是五道輪回,是指人在天道、阿修羅、人道、畜生道和地獄道之間輪回,第三種的六道輪回,是指人在天道、阿修羅、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之間輪回。從佛教的三道輪回到六道輪回的發展過程看,這是一個不斷充實和完善的過程。
其實,從哲學史角度觀察,輪回實質上就是事物重復出現。而不同文明的哲學都注意到了事物重復出現的現象。比如西方的哲學也有這方面的論述。自然科學也有,進化論就是一個例子。只不過,西方哲學說這種事物的重復出現還有一個特征叫“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意思是事物每次重復出現,是有提高的,是在前一次事物的基礎上提高。進化論就是這種哲學思想的印證吧。
世界上任何一種宗教,如果不能完成其哲學化的過程,就不能存在下去。印度佛教最終在印度被印度教取代,主要的原因就是這個原因。
但佛教的輪回和西方哲學有一個本質的區別,就是佛教認為輪回即重復是沒有意義的,是一種簡單的重復,因而是苦,而不像西方認為進化產生于重復之中。
正因為佛教認為世界萬物逃離不了輪回的命運,而輪回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所以,真正有意義的就是涅槃,因為涅槃可以永遠脫離輪回,實現永恒。簡單地說,佛教從輪回到涅槃的教義就是這樣建立的。
大體就是這些。
不是按照輪回計算的,是按照劫來計算
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