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取名禁止兩個字?原來,再過一個月,楊女士即將生產,她和丈夫早在懷孕兩個月后就給孩子取了個自認為很“有涵養”的名字,不但內涵豐富,而且叫起來還比較上口。“最主要的是,現在都已經喊了快半年的時間了,每天摸著肚子喊著他的名字,都已經習慣了。”即將臨盆的楊女士,每天都要撫摸著肚子喊著孩子的名字幻想著孩子出生時的模樣,以及以后咿咿呀呀學講話的時候,別人喊孩子的名字時孩子的反映,越想她就越覺得自豪,認為自己給孩子取的除了內涵豐富、朗朗上口外,還特別的親切,最最主要的是,這個名字男孩女孩都適用。
然而就在楊女士沉浸在喜悅中時,身邊的朋友和同事卻給她澆了一盆冷水。
面對即將到來的小生命,楊女士身邊的朋友和同事最關心的,就是即將伴隨小生命一生的名字。楊女士很自豪地把他們夫妻倆給孩子取的名字告訴了對方。然而就在聽到孩子名字的瞬間,楊女士的同事和朋友露出的表情以及說出的話,把楊女士火熱的心“澆了個透心涼”。
“同事和朋友一聽說我給孩子取的是兩個字的名字,馬上睜圓了眼睛問:‘你給他取的是兩個字的名字?你不知道現在兩個字的名字不能上戶口嗎?天,你是從火星來的嗎?連這個已經實行了好久的政策都不知道。’”楊女士以為朋友和同事們只是偶爾聽到了一些謠言而已,因為在她的印象中,從未聽說過此項政策。
隨著時間的推移,楊女士對自己的看法越來越懷疑。“以前不怎么信的,后來說的人越來越多,而且他們說得都很堅定,所以我就以為,自己是不是真的已經‘OUT’了,連這已經實行很久了的政策都沒聽說過。”
到詢問 得到不一樣的答復
楊女士的朋友和同事們的解釋都是:國家因為考慮到兩個字的名字重名的可能性太大,所以規定,給孩子上戶口時,必須是三個或三個字以上的名字。“我好好想了一下,身邊的同事和朋友們給孩子取的名字都是三個字以上的,以前印象中只有復姓的人名字才會是四個字,但是現在好多同事和朋友姓氏都是一個字的,也給孩子取四個字的名字。所以我就在想,這么多人都說得這么肯定,那就應該是了。”
于是,楊女士又跟丈夫商量,打算給孩子重新取名字。可夫妻倆又是上網查資料又是跑圖書館又是花錢找人取名字的,最后都沒找到一個滿意的名字。這時身邊又有一些朋友和同事勸楊女士別瞎操心了,認為他們之前給孩子取的名字就很好。
“這些朋友說,國家法律已經明文規定,公民有姓名自由的權利,也就是說,公民自己想取什么名字就取什么名字,只要不是很出格就行。如果不給兩個字名字的公民上戶口,公民就可以起訴。我認為我的這些朋友說得很對,可是他們畢竟是少數,那么多的人都說不可以,總不會是空穴來風吧。所以我就有點迷糊,不知道該信誰。”楊女士為難道。
于是,楊女士打算到了解情況,可是給出的答復并沒讓楊女士懸著的心落地,而是更加迷糊了。“我是外地人,聽說了這件事后我就打電話讓我爸去老家的問,老家的人回答說沒聽說過這回事,也沒見到相關文件,說是可以上的。但是我爸又說,也許各個地方的法規不一樣也不一定,還是問問畢節的比較好。所以我就自己跑去畢節城區的一個問,對方給出的回答模棱兩可的,沒說可以也沒說不可以。”因此,楊女士遂打電話向媒體求助,詢問是否知道相關文件的執行時間。
民警:為避免重名 建議取三字以上名字
根據楊女士的反映,5月19日,記者前往七星關公安分局流倉橋了解情況,一位潘姓警官告訴記者,在她工作期間,前來上戶口的市民還未出現兩個字的名字,她也不太清楚系統能不能上,上級部門也沒有專門的文件要求兩個字的名字不能上戶口。
“前來辦戶口的市民,我們都建議取三個字以上的名字,因為兩個字的名字重名的可能性太大了。”針對楊女士的情況,潘警官建議,如果實在想取兩個字的名字,建議還是事先準備好兩個名字,如果兩個字的名字系統不能上,那么就改用另一個準備好的三個字或三個字以上的名字替換。當記者詢問是否有相關文件規定兩個字的名字不能上戶口時,潘警官稱并不知情。“因為這個文件我也沒看到過,現在系統能不能受理,我也不敢保證,所以最好還是準備好一個備用的三個字的名字吧。”
根據寶寶出生時間,排出八字,確定喜用五行用字,根據姓氏搭配吉利組合,再確定名字。符合寶寶命理的名字才是好名字。
起名步驟:
1、分析生辰八字命主五行、格局,找出用神喜忌。
2、選出命局所喜用所需要的五行漢字。
3、根據姓氏、時代特征、性別、八字數理合理搭配將要用的字,去其忌諱用字,避開兇數.取其字的意、形、象、音、綜合搭配。
4、還要避開不沖克八字,五格、筆畫、合理搭配才是適合八字的吉祥吉利的好名字。
供參考。
1:不要用祖先的名字 不要用祖先的名字為名,會被視為對祖先的不敬,另外還會打亂輩分的順序,讓人無法分辨身份。
2:不要用繁難字 “繁難”字是指筆畫多結構復雜的字,這樣的字不單寫起來麻煩又不好看,而且名字中繁字多了就會讓人產生憋悶感。
3:不要用貶義字或貶義字的諧音字 取名不要用字還應避免跟貶義詞讀音相同或類似,諧音字運不要用不當會給寶寶本身帶來影響。如魏生津(衛生巾)、沈京兵(神經病)、杜子騰(肚子疼)、費彥(肺炎)等。如果涉及到方言讀法,更要注意。
4:不要用粗野、兇惡的字 “粗野”字指除了沒有經過文字加工的的字詞如野貓、牛仔、石頭、黑孩、毛妹等之外,還指作了一定的文字加工,但是詞間仍流露出一種野氣的字詞,如雷公、雍糾、胡泥、栗腹、裴鰳、玄囂、大烈、毛小、黑枷、恃氣等。
“兇惡”的字指類似許赤虎、王羆、洪水、黃天唐狡、田橫、熊疑、趙奢、葉光、田蕪、等這類名字,往往字義兇邪,消極有害,令人感受不好,影響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5:不要用名人、偉人的名字 起名時,機械地搬不要用名人、偉人、先賢的名字,除了沒法體現個人特色之外,還會被視為對他們的不敬,如李大釗、關云長等。有的文學人物也不宜作為名字,如“孟姜女”、“孫悟空”等。
6:不要用多音字 多音字會出現多種讀法,這樣容易引起誤讀,比如“朝”、“長”、“干”、“行”之類的多音字,最好不取以為名,以免被人讀錯。如果要取多音字,最好通過聯綴成義的辦法標示音讀。例如:崔樂天、孟樂章。前者通過“天”說明“樂”當讀le,后者通過“章”說明“樂”讀yue。
7:不要用熟語的諧音字 起名要特別注意字的讀音,切忌跟其他一些不雅熟語的讀音相同或相似,否則容易引起人們的嘲弄和諧謔。要避免和生活中某些熟語諧音,如宮岸菊()、蔡道(菜刀)、盧輝(爐灰)、何商(和尚)、陶華韻(桃花運)、杜琦燕(肚臍眼)等。
8:不要用生僻字、怪字 名字存在的價值更多在于交際使不要用。如果命名時,使不要用一些生僻字、怪字,一般人都不認識,沒法拼讀也不能理解其中的字義,這樣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際。
1. 忌諱生冷字
名字是供交際使用的,否則,名字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當今的時代是計算機的時代,絕大多數計算機儲存的漢字僅限于常用字。如果命名時,使用一些生僻字,一般人不認識,必須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際。命名使用生僻字,只能白白增加別人工作的難度、麻煩。
人們在使名時選用生僻字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不落俗套。但一般人們認識的常用字,卻不過三、四千字,而命名又主要是為了讓別人稱呼,并不是為了賣弄學問。有人曾舉例說,當你去某個部門申請工作時,主管領導看了你的履歷表后,如果認不出你的名字,那么對你的印象肯定也是很模糊的。如果他在叫你時,把你的名字讀錯又經你糾正,這場面可能會使領導尷尬。領導會覺得失了面子而窘迫甚至惱怒,你也可能會國因為領導然連你的名字都不認識而生輕視之心。日后在上下級相處過程中,就可能發生一些齟齬或不協調不融洽的現象。
命名固然要避免俗套和雷同,但不能靠使用生僻字。使用生僻字,影響了形象,妨礙了交際,可謂得不償失。
我國漢字的數量非常多,僅《康熙字典》就收有四萬二午一百七十四字,另外繁簡字、古今字、正俗字之間往往有非常細微的差別。舊時人們命名,喜歡翻看《康熙字典》這是不足取的。我們要使用工具書,最理想的是《現代漢語詞典》。它在每個字下還收錄詞語,這對于命名很有參考價值。使用這部工具書也要注意,里面的生僻字,使用時要注意避開。
2. 忌諱祖先和先賢的起名字忌諱大全
漢族起名,一般避祖先的名號。其一是漢 族傳統極講輩分。以祖先名字為名,不但打擾了輩分的排序;而且會被視為祖先的不敬。其二是由于漢族的特殊性決定的。漢姓,首先是承繼父姓,然后起一個本人的名字,而某些少數民族或外國人,有本名、父名或本名加母姓、父姓。如法國人的姓名通常為三段,即本名,加母姓,加父姓。如果漢姓名的在承繼了父姓以后,再加上祖先的名字,那么兩者就沒有絲毫區別了,這樣你根本無從分辨李四這個人到底是爺爺還是兒子了。
在封建制度下,人們不僅要“尊 祖敬宗”,而且要奉為至尊,即使直呼君主的名字也是大逆不道,清代的雍正、乾隆時,僅憑這一條就可以處人死罪并殃及九族。于是這種忌諱便被稱為“國諱”。 但就現代人而言,僅就名論,一般不以偉人、名人的名字為名。但有人因崇敬某一偉人或名人,特意取其名為名。如李大林、張大釗,便是取李大釗、斯大林之名為名。當然姓趙、姓關的人,也不應以“子龍”和“云長”為名了,否則便會今古不分。
3. 忌諱姓名字體的單調重復
有些人命名,喜歡利用漢字的形體結構做文章。例如:石、磊、林、森、聶、耳這三個名字即是此例。這種命名的審美效果頗佳,可惜我們的姓氏能如此利用的微乎其微。而且即使石、林、聶三姓,也不可能人人都使用這種方法。
有些人取名如果姓名三個字的部首偏旁完全相同,就會使人產生一種單調之感。特別是當你在書法簽名時,就會更強烈地感覺到,偏旁部首相同的名字,如江浪濤、何信仁等,不論如何安排布局,都有一種呆板單調之感,不會產生點事縱逸、變化多姿、曲折交替,氣韻貫注的美學效果。我們既然是用漢字取名,就不僅要考慮意義上高雅脫俗的抽象美,而且要注意書寫時變化多姿的形象美。
上述例子說明名和姓存在形體結構的搭配問題。如果形體結構沒有變化,姓名就顯得呆板,拘謹。起名字忌諱大全
在運用字形命名時,過去有兩種技巧,一是拆姓為名,另一是增姓為名。所謂的拆姓為名是指取名時截取的一部分作為名,或者把姓分割為兩部分作為名。如商湯時的輔弼大臣伊尹,其中就是取姓的一部分“尹”而構成的,此外現代著名音樂家聶耳,著名作家舒舍予(老舍)、張大弓、計午言、董千里、楊木易也都屬此類。另外還有雷雨田、何人可等也是將姓拆為兩部分作為名的。古人有些人將名剖分為字,如南宋愛國詩人謝翱,字振皋羽,字即由名拆開而成。明代的章溢字三益、徐舫字方舟、宋玫字文玉,清代的尤侗字同人、林佶字吉人都屬此類。還如清代的毛奇齡字大可等。還有些人是將姓名剖分為號,如清代的胡玨號古月老人,徐渭號水月田道,則又分名入號。
所謂的增姓為名是指在姓的基礎上再增添一些筆劃或部首構成一個新字成為名,如林森、于吁、金鑫、李季等。時喜歡將姓名用字的部首偏旁相同,并將此作為一種命名技巧來推廣,如李季、張馳,這種技巧實際上不值得提倡。
4. 忌諱多音字
我國的姓氏多半屬于單音字。也有個別姓氏屬于多音字,如:樂字。這種姓氏顯然在交際時會造成麻煩。如果說姓氏的多音是無可奈何的事實,那么名字的擬定是完全可以避免這種麻煩的。山東某地有一個學生名叫樂樂樂,老師上課時卻不知該怎么叫他,老師居然讓這個名字給難住了。這個名字的三個字都是多音字,可有八種讀法,讀者有興趣可以自行排列一下。
看來這個學生的父母是成心跟整個社會過不去,一個名字居然有八種讀音,在交際場合如何使用呢?到頭來別人想叫不敢叫,唯恐叫錯了被人恥笑,吃虧的還是自己。別人叫不上來,可以不叫,可以避開。一個人的名字如果別人不叫,不使用,那么這個名字又有什么存在的價值呢?
所以對于多音字應盡量回避。如果要用,最好通過聯綴成義的辦法標示音讀。例如:崔樂天、孟樂章。前者通過“天”說明“樂”當讀l&egr***e;,后者通過“章”說明“樂”讀yu&egr***e;。最后一個用意義告訴你應讀什么。
漢語有相當一部分多音字常用的只有一個音。這樣的多音字在命名時就不必擔心使用時會產生誤讀。
5、忌讀“繞口”字
命名有時可以得用疊音的方法。例如:丁丁、方 芳、辛欣等。如果不是疊音的姓名,名和姓的發音方法就要拉開一定的距離,否則,讀起來不順口,達不到的效果。有些名字讀起來費勁、吃力,弄不好就會讀錯、聽錯。原因在于取名用字拗口,幾乎成了“繞口令”,如沈既濟、夏亞一、周嘯潮、耿精忠、姜嘉鏘、張昌商、胡楚父、陳云林、傅筑夫等。這些名字,有的連用兩個同聲母字,如亞一、姜嘉等。有的連用兩個同韻字,如既濟、夏亞、嘯嘲、胡富、勵芝等。前一種是雙聲,后一類是疊韻。有的三個字同韻,如張昌商、胡楚父、陳云林、傅筑夫等。所謂“繞口”字,主要是指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字。由于聲母相同,連續起來發音費力;韻部相同的字連讀,發音也較困難;所以,雙聲疊韻是造成“繞口”的主要原因。由此看來,忌用“拗口”字起名,主要是指不用雙聲、疊韻字起名。掌握了這個規律,就好辦得多了。符合音美標準的命名,應當是名和姓的聲母不同組,韻母不同類。例如:彭濤、馮企、婁韻、齊飛、余聲、萬鴻等。這些命名,由于命名和姓的聲韻異組異類,因而聲音有了變化,讀起來比較順口悅耳。
如果名和姓同組,甚至完全相同,只要處理好韻母的關系,效果也很好;反之,名和姓同類,甚至完全相同,那就要在聲母上下一番功夫。例如:彭賓、馮凡、婁林、張晨、余寬、方川等。
6、忌讀不雅的諧音
有些人的名字,表面上看非常高雅,但由于讀起來會與另外一些不雅的詞句聲音相同或相似,便很容易引起人們的嘲弄和諧謔,成為人們開玩笑的談資,產生某種滑稽的喜劇效果。這種語詞可分為兩類:一是生活中某些熟語,一是貶義詞。例如:宮岸()、蔡道(菜刀)、盧輝(爐灰)、何商(和尚)、陶華韻(桃花運)、李宗(***)、湯虬(糖球)、包敏華(苞米花)等。
上述諧音使姓名顯得不夠嚴肅,不夠莊重,在大庭廣眾之下容易授人以笑柄。另外有一些名字易被人誤解為貶義詞,如:白研良(白眼狼)、胡禮經(狐貍精)、沈晶柄(神經病)等。
這種諧音往往變成綽號。父母起名時,如不慎重 ,很容易給兒女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到那時可就悔之晚矣。
7.忌諱過于時髦的字
在歷史的任何階段,總會涌現出一些極為時髦的字眼兒。如果命名時追逐這樣的字,必然使人感到家長文化素質差,簡單是俗不可耐,而且這樣的名字,也容易重復。五十年代的“建國”,七十年代的“衛東”,可以說遍及大江南北;“李建國”、“馬建國”、“陳建國”、“王衛東”、“劉衛東”、“趙衛東”……又可謂 千人一面。由于狂熱情緒的蔓延,把色彩溶入姓名中,曾一度成為最時髦的事情。誠然,名字的確需要色彩去點綴,但姓名的色彩需要五顏六色。
人人都去追逐時髦的字眼兒,也未免太單調乏味了。由此不能不讓人深思,雖然我國幾千年封建歷史,并且講究“忠”、“孝”之類的字眼兒,如果剔除范字,“忠”、“孝”之類的字眼兒使用頻率并不高。這說明古人命名也不喜歡趕時髦。歷代儒家大師,那些拼命向人們灌輸“忠孝仁義”的大儒們,哪一位名字里有 “忠”、“孝”之類的字眼兒?孔子講了一輩子“仁”,他為兒子起名卻用了魚類的名字鯉。追逐上的時髦字眼兒,只是上幼稚和膚淺的表現。這是追逐時髦的一個極端。
其二,中國人還是不要起過洋化的名字。中華民族的子孫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傳人,我們的民族有著自己的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和文化價值,所以不應該輕視自己。特別是在命名上,要顯示要保持民族特色。民間認為,選用近于洋化的名字,如約翰、瑪麗、麗莎、安娜等,有時還是一種時髦。但在日后的社會變遷和人我交往中,可能會給對方心理上造成一種輕視和不快的印象。當然,這是文化方面不同的一種誤解,但這種誤解也可能會影響人去獲得的機遇,為一個名字而付出這樣的代價,無論如何都不劃算的。
8.忌諱過于夸贊的字
名字好聽與否,不在于用詞多么華美,而在于用詞用得恰當到好處。但有的人可能會犯下錯誤:
給男孩子起名,總是離不開一些過于生猛的字,如豪、強、炎、猛、闖、剛等,雖然斬釘截鐵,讀起來剛強有力,用男子漢派頭,但也容易使人聯想到渾噩猛愣、放蕩無檢,使氣任性,不拘禮法,誤認為是一些赳赳武夫,所以,自古以來,一般貴族士大夫在給男孩子命名時,都盡量避開這些字。因為中國文化認為,我之剛烈堅強,并非那些喜怒形于詞色、遇事拔刀而起的血勇之人,而是一些內蘊浩然之氣,遇事不驚不怒,談笑風生的偉丈夫。
有人給女孩子命名 卻又總是在一些春蘭、秋菊、珍珍、艷艷之類的詞里繞圈子,但是如果把它們放到一定的文化氛圍中,就會使人產生飄浮的感覺。如女子名字中常喜歡的花、萍、艷、桃、柳等字眼就是。花雖俏麗明艷一時,獨占秀色,出盡風頭,但 場風雨過后,就會零落成泥碾作塵。楊柳亦屬柔軟脆弱之物,成語中的柳性楊花、殘花敗柳等,就表示出對這種事物所具有的象征意味的情感評價。桃花令人引起紅顏易衰的聯想。萍與柳又都是飄零和離別的象征物。所以,民俗中認為,取名時應盡量避開這些表面上明麗的字眼。
9.大姓忌諱簡單名字
目前我國人名出現單名熱,而單名最大的弊端就是造成大量的重名現象。以四千個漢字計算,如果所有的人都使用單名,一個姓氏只能有四千個人使用單名,第四千零一個人就開始重名。這樣,重名的概率必然大大增加。相反,我國盡管人多姓少,如果采用雙名,如果避免使用時髦的字眼兒,避免使用濫調,重名的概率是很低的。 從審美效果看,雙名無論是字形的搭配、字音的諧調還是字意的錘煉,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越條件,至少它選擇的余地比單名要大得多。
對于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要完全避免重名是不可能的。而且,許多小姓即使重名,也沒有多大的影響。譬如褚姓,在一個單位里能有一位姓褚的,已屬罕見,再出現一位重名者,簡單是奇跡。大姓則不然。“張王李趙遍地劉”,這樣的姓氏如果再取單名,熱必造成大量的重名。
人們會注意 到,凡重名者幾乎都是大姓。一個單位有兩個“劉偉”,如是異性,人們便以“男劉偉”、“女劉偉”相稱;如果同性,便以“大劉偉”、“小劉偉”或“胖劉偉”、“瘦劉偉”以示區別。與其讓別人隨意加字,何不當初再增一字改為雙名呢?在目前的單名熱中,大姓不可熱,還是冷靜地取個雙字名為好。只要充分發揮雙名的優勢,取一個既雅致又響亮的名字并不是什么難事。
一般地說,小姓的命名相對地要容易一些,選擇的余地比大姓要大許多。一些被大姓濫用俗了的字眼兒,和小姓組合在一起,效果就大不一樣。例如:風偉、褚健、庫斌、薩華等。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小姓的命名就可以馬虎一些。除了選擇的余地大一些,小姓和大姓所遇到的問題幾乎差不多。
10.忌諱不及其余的地方
名字的“禁區”有的是社會約定俗成的,有的則是字義的***,有的從屬于自身的社會觀念和審美意識。一些字便成了名字的“禁區”。某些表示穢物和不潔的字一般不入名號。但某些人或某些地區有給孩子起“賤名”、“丑名”、“臟名”的習俗,為的是讓孩子不為妖魔光顧,便可消災免禍、長命百歲。其實這是一種。某些表示疾病和不祥的字,一般不入名、號。
人體的部位器官名稱不入名與。但有的也入名,甚至常入名。春秋有重耳,秦漢時有趙王張耳,戰國楚懷王名熊心,當代有著名作家劉心武。不過,這些人體器官的字都是與另字相配合而另有新義的。心與他字組合而成的詞,與人體器官的意義已大不相同。
某些令人恐懼的猛獸名稱不宜入名。但有些猛獸卻常常入名,如金豹、文虎等。
文藝作品典型人物的姓名也多為后人不取。某些典型人物的姓名與其代表的特定含義已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固定含義融合在里面。
除以上幾類外,當然還有許多字、詞和姓名不便或不宜入名。姓名禁忌,實際上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包含著、文化、習俗、心理等許多內容。
一般人壓不住的名字如下:
自古以來,取名就是一門十分受人重視的學問,許多家庭想要給小孩取一個意蘊深遠又大氣磅礴的名字,可是名字取得太大了容易犯了禁忌,反而招致一些不好的結果,影響小孩的命途,所以取名需謹慎!!
1、名字里帶有我國歷代大人物的字,諸如皇帝所使用過的名字、年號等,例如:康熙、貞觀、嗣圣、麟德、等,這樣的名字一般小孩壓不住,容易惹禍上身、命運坎坷。
2、自然界是變幻莫測的,人類對于自然的氣象是很難掌控的,所以參考《易經》中所對應的自然現象,例如:月、山、雷、海等,也是一般人難以駕馭的,應當避免強行使用無法控制的東西。
3、名字里的兩個字都是象征著廣闊浩大的事物,例如:天、日、麟、勝、驕這類字,搭配起來顯得過分夸張且高調,而我國一向提倡中庸之道,要懂得低調,過于張揚往往不會帶來好的結果,也是一般人壓不住的名字。
4、又順利又有財氣的名字
想要順利又有財氣的名字可以叫瑞霖,瑞本意是某種用玉制成的信物,同時也意味著祥瑞,是一種好兆頭,而霖則是天降甘霖,是上天賜予的財富,也有招財之意,二者結合起來寓意福壽綿長,諸事順利,財源廣進。
5、起名50個禁用字
起名不要使用帶有貶義色彩的字,例如:荒、辜、冗、戒、亭、乞、難、恨、枝、梅、累、雪、霜、閻、憂、止、悔、終、艱、牢。也不要使用寓意不吉祥的字,例如:貧、病、窮、損、惡、疼、厄、災、亡、痛、損、失、傷、毒、血、壞、瘋、疤。同樣也不應使用過于生僻的字,例如:鏖、衢、酆、夔、毳、鼐、甪、巘、懋、翥、遄、芏。
有很多起名禁用字是大家起名常用的,比如:明、正、文、花、春、雨、霖、雯、欣、昆、民、松、鋒、星、圣、堯、梅、麗、靜、美…… 。據我所知,某寶上董生起名他們那里有專門提供起名的服務,客服那里回復168能有特殊起名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