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 樓主好巧哦 我也屬猴 生日還是三月十五 呵呵 陳箬夕 陳靈雪 陳銥玥
佛法是不二之法,只有一法,即明心見性之法。真正的修行沒有差別,更沒有緣份之分。信者即是緣,修者更是緣。
人是在戰勝自卑、建立自信的過程中成長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自信對事業、對人生的重要性,但是知道自信的必要性,并不就等于有了自信
帶緣分的人,想要走出磨難的話,就要用真心打動另一個人,打動雙方的父母,并且好好的關心對方就可以
在我們心中所謂的“高人”都應該是那種隱匿飄逸,一幅仙風道骨的形象,總是幻想著沽上幾壺老酒,帶上幾只燒雞就能受到對方的青睞,但你若真的這么做,結果可能連對方的面都見不到,縱觀古今,你總能在“高人”徒弟的身上找到一些特別的東西。
就拿道家來說,道家的思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根,所出的“高人”數都數不過來,但真正的高人從不會輕易收徒,我們總感覺見他們一面很難很難,讓他們收徒弟更是難上加難,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們想找到一位稱心如意弟子可能比你拜師的心情還要迫切。
事實上高人們收徒已經不是等著徒弟前去拜訪,而是主動去尋找自己合適的傳人,這就不得不提到“緣分”二字,此處的“緣分”含義頗多,你若有緣身上必定會帶有以下幾個特征。
悟性高,悟性并不是說你非得多聰明,而是關系到一個人對事物的理解以及處事的態度,歪思壞想的人即使第一眼看不出來,日后總是露出馬腳,而且你別的事情想多了專注度自然會被分散,悟性當然不會高,還是拿道家來說,高人傳道受業時總是會用“揭語”,心思都放到其他地方的人有怎會理解其中的意思,其實世上哪有什么笨人,有的只是不安現狀還坐吃等死的“蠢人”,這就關系到下面要說的另外一個特征。
勤奮,無論在哪或是在什么情況下這兩個字都是都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是可造之才的標準,古人“勤能補拙”的說法絕不是隨口說說,而是經過千百年實踐所總結出的大智慧,那些高人的弟子中絕沒有一個是懶人,而高人最喜歡的也是勤奮的徒弟,即使你再聰明,悟性再高,做不到這兩個字也是虛有其表。
善良,善良不僅僅是作為高人圣賢的一個品質,更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品質,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顆善心,所謂的壞人也有,但同樣也有其它的心思,如何能讓“善心”居于高位這時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事情,但不要總是思考,還要有行動,否則即便的高人又怎能發現你的那顆“善心”。
恒心,萬事開頭難,但持之以恒更是難能可貴,有多少人做事中途而廢?又有多少人在臨近成功的那一刻崩潰?一個人的意志力尤為重要,就算你能僥幸通過選拔被高人收為弟子,但面對枯燥乏味的生活你有能堅持多久?你半途而廢的樣子估計是做師父的最不愿意看到的樣子,沒有這個“特征”,師父又怎敢收你?
不管老莊孔孟,你隨便挑他們的一個徒弟出來必然都會有這些特征,事實上當你具備了這些特征根本就不需要去拜什么高人為師,因為你自己本身就是“高人”。
剛才說的話,這些人都是比較善良的,因為而且他們是類幫助別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