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亂,幫你整理一下。
公歷:2012年12月01日10時58分
農歷:壬辰龍年(長流水)十月十八巳時
立冬:公歷2012年11月07日09時56分
大雪:公歷2012年12月07日02時32分
四柱:壬辰年 辛亥月 丙申日 癸巳時(日空:辰巳)
卦名:震宮3世卦:雷風恒之震宮2世卦:雷水解
卦身:主卦酉爻持世,卦身在四爻;陽爻持世,月卦身在寅
青龍 ▅▅ ▅▅ 妻財庚戌土 應 ▅▅ ▅▅ 妻財庚戌土
玄武 ▅▅ ▅▅ 官鬼庚申金 ▅▅ ▅▅ 官鬼庚申金 應
白虎 ▅▅▅▅▅ 子孫庚午火 ▅▅▅▅▅ 子孫庚午火
螣蛇 ▅▅▅▅▅ 官鬼辛酉金 世○→ ▅▅ ▅▅ 子孫戊午火
勾陳 兄弟庚寅木 ▅▅▅▅▅ 父母辛亥水 ▅▅▅▅▅ 妻財戊辰土 世
朱雀 ▅▅ ▅▅ 妻財辛丑土 ▅▅ ▅▅ 兄弟戊寅木
好卦!雖有坎坷,但好事終成!
第32卦、恒、雷風恒、震上巽下。
上六:振恒,兇。
〖釋〗
上六居恒最高位,靜極思動,違反恒卦中道長久的原則,雖與九三相應,但經常動蕩搖擺,有危險。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釋〗
六五與九二相應,但有九三、九四糾纏,然因居中正之位,所以能恒心堅守德行,有貞節,此時像婦人一樣柔順會吉祥,像男人一樣陽剛會起沖突危險。
九四:田無禽。
〖釋〗
九四不得位,雖與初六相應,但有九二、九三阻擾,且居停滯之位,所以完全沒有收獲,就像田里沒有長出作物,沒有禽鳥來覓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釋〗
九三得位且與上六相應原本貞祥,但恒卦講求長久,而九三卻陽剛好進,沒有守住恒的德性,因而承受羞辱,德行蒙羞。
九二:悔亡。
〖釋〗
九二雖不得位,但因為中正,且與六五相應,所以消除悔恨。
初六:浚恒,貞兇,無攸利。
〖釋〗
初六在開始的位置,一開始就追求深奧永恒的道理,立功心切對德行有兇險,就像雖與九四相應但有九二、九三糾纏,不展。
恒卦辭總結論: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釋〗
恒久;亨通,堅持恒久不停息的正道,沒有過錯,有利德行,有利前進發展。
堅持,成,家人不贊成。堅持可成,稍有口舌,男方精明有城府
好卦!雖有坎坷,但好事終成!
《周易》中有五個卦是取自男女婚姻關系(爻辭不計),這五個卦是咸、恒、姤、漸、歸妹。五個卦同是講夫婦、男女關系,又各有不同的側重。
這五個婚姻卦的特點分別是:咸卦是自然屬性,恒卦是道德屬性,姤卦是失德屬性,漸卦是禮儀屬性,歸妹是制度屬性。
1.咸卦是自由戀愛卦,是婚姻的自然屬性、動物屬性。咸卦下為少男,上為少女,象征青春男女的愛情,《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咸即感,是男女愛情感應的自然表現,此時少女的地位高于少男的地位(動物界也大都如是),故咸卦下艮而上兌。
2.恒卦是夫婦家庭永恒之道。《序卦傳》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父系社會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所以恒卦下巽長女上震長男,成家的男女雙方是成熟的青年,所以區別于咸卦的少男、少女,而代之長男、長女。
咸卦為《周易》第31卦,恒卦為《周易》第32卦,32為《周易》64卦之中,是六十四卦的中心。男女相感而生愛,因愛而有婚姻,這符合天地自然法則。
3.姤卦為男女關系的失德屬性。《彖》曰:“姤,遇也,柔遇剛也。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在六十四卦卦序中,姤卦代表日食之初日月相遇,月為柔,日為剛,當日食發生時,很象月亮主動與太陽相遇,故曰“柔遇剛”。因為日食(日蝕)是日月陰陽婚遘,但卻是陰氣侵蝕陽氣,而日食的持續時間不過一個時辰,這就像閃電結婚又閃電離婚,故言“勿用取女,不可與長也”。
姤,古本作遘。楚簡《周易》作“敂”。帛書《易》作“狗”,帛書《衷》篇作“坸”、“句”。后之“茍合”、“媾合”、“邂逅”詞語來源就是姤卦。帛書《易》寫作“狗”,似乎是為了強調姤卦男女關系的失德屬性(“狗男女”)。
姤卦下巽上乾,乾在上為主,乾代表成功男人,乾為君、為金,或為貴人,或為富人。社會上失德的“茍合”往往是成功男人的婚外戀。姤卦卦辭“女壯,勿用取女。”“女壯”,女子強壯實為女子之病也,巽為“近利市三倍”,此“女壯”乃見利而失身也。
4.漸卦是男女婚姻的禮儀屬性。漸為有次序的行進。古代女子出嫁,男方家要經過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個步驟循序漸進地進行。故《雜卦傳》云:“漸,女歸待男行也。”
漸卦下艮上巽,先儒以為下艮為少男,不確。漸卦為古代貴族的正妻制,《周官》“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男子不可能是不足十五歲的未冠小子。漸卦上卦為外,巽長女為正妻,女子以夫家為家,內卦艮為止為歸,正是長女之夫家也。漸卦也可以稱為“女歸”,上卦巽為女,下卦艮為歸也。
5.歸妹卦是古代婚嫁中的侄娣制度。《儀禮·士昏禮》記載:“古者嫁女,必娣侄從之,謂之媵。”《公羊傳·莊公十九年》:“媵者何?諸侯娶一國,以侄娣從,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這是說女子出嫁,嫁到夫家作正妻,隨嫁的有“侄和娣”(即“媵”),“侄”為出嫁女子兄長的女兒,“娣”為出嫁女子的妹妹。她們過去只能作為庶妻,年齡不夠,結婚三個月后回母國等待幾年,到十五歲,再送歸夫家。歸妹卦反映的這種侄娣制度為當時社會所認可。
歸妹卦下兌為少女,就是隨嫁的“侄和娣”(“媵”),因為年齡尚小為少女,故稱為“妹”,上震代表娶妻與媵的長男。歸妹卦屬于當時的婚姻制度,與漸卦女子在外等待男方婚前六禮的正妻制不同,歸妹之少女是陪嫁媵妾制,不待六禮而嫁,直接隨從正妻(相當于陪嫁)送至夫家,故兌卦在內,震卦在外。
歸妹卦名直接取自卦象,上卦震長男是娶妻之主,下卦兌為陪嫁之妹也。此所以歸妹與漸為互覆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