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佛教不講犯什么,佛法是心法,心無掛礙就無有恐怖
年初拜太歲祈求平安,年末自然也要謝太歲答謝神恩。謝太歲也叫還太歲,一般在臘月二十三,二十四進行,信徒可以買水果、香油、金紙拜謝,謝太歲時要向太歲訴說一年來對本人及全家的關照和保佑,誠心感謝太歲一年來的辛勞,態度要誠懇恭敬,謝太歲可親自來謝,也可由別人代謝。敬謝時須向太歲爺告明謝人姓名、年齡、住址,可求平安吉祥。然后將太歲符撕下,一并合金紙焚燒送返天庭,來年若有家人再沖犯太歲,必須另行安奉太歲符
太歲年其實就是本命年的意思,按照十二生肖來進行劃分以后,每個人都會因為自己出生年月和屬相對應的關系,被分到不同的屬相陣營當中去。一般本命年容易“犯太歲”,也就是容易不順利,所以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本命年,也會被叫做太歲年。
擴展資料:
在漢族傳統習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認為是一個不吉利的年。“本命年犯太歲,太歲當頭坐,無喜必有禍”的民謠是關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寫照。故漢族民間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檻兒年”,即度過本命年如同邁進一道檻兒一樣。
每到本命年時,漢族北方各地,不論大人小孩均需系上紅腰帶,俗稱“扎紅”,小孩還要穿紅背心、紅褲衩,認為這樣才能趨吉避兇、消災免禍。每逢春節,市場上到處有出售“吉祥帶”“吉祥結”的紅黃綢帶,本命年的人們將之系在腰間、手腕上,也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愿望。
“犯太歲”是民間說法,與佛家無關。佛不講這個的,佛講法的根本在於因果,也就是民間說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佛教導眾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你積德行善的話,即使有兇險(諸如所謂“犯太歲”)也會遇難成祥;你種下惡因,即使不“犯太歲”也必定有惡果。與其信“吉兇”“太歲”,不如踏踏實實把握自己,這才是決定命運的關鍵
所謂太歲,是道教的說法,在佛教中是“冤親債主”的意思,集中在一起容易令一個人的運氣特別衰,所以又叫做“小人作祟”,這一類情況通過持咒念經尤其是地藏經,可以化解的
佛教沒有太歲的說法,真正學佛就會有善神庇佑,身心自在安穩,太歲是道教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