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間上下左右與中心五點均衡之基本動能,為能的升、降、擴散、收縮與穩定,其作用綜合分別為火、水、木、金、土代表之,能的生長為陽,消耗為陰,能的助力為生,阻力為克。人為小天地,天地之五行即人身體的五行。人身之五臟五行為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五行為人體五臟之能的五種活動現象。
茲以肺「金」為例:肺主氣、氣動即為風,風即能,金能傳熱(能),吸熱(能),散熱(能),吸入呼出含有水份的空氣,蒸發水氣,冬天口鼻可見呼出白茫茫的水蒸氣是熱熱的,為肺金受心火生熱,蒸發水氣成熱(能)所生之余熱(能)。肺主皮毛,皮毛被全身肌膚之表,皮膚毛孔亦司呼吸排汗散熱、吸熱、傳熱之功能,夏天熱汗多,汗亦與呼吸之散水氣同,汗多則腎排尿少,冬天汗少則尿多,是為肺「金」調節體溫、吸熱、散熱、傳熱使溫度上升,下降為「金」的作用。
火有君火、相火、火即熱(能)自然界太陽為君火,地球的內熱為相火,心為君火,腎中之陽為相火,火藉金而傳,營養火化生熱(能),心主血液,主全身熱的能源,運動心跳加速,則肺呼吸加速呼吸空氣,以散心火所生之熱,風斷即氣絕,氣絕即身死,人死體溫散失,體溫即是火,身體驟冷,皮肉腐爛,「水」汁無火蒸動氣化而流失。
木為生火之源,肝為木,肝主筋脈,護衛血液,使血液有溝渠(血管)可循,不致火熱(能)泛濫,內經言:「肝臟血,臥則血歸于肝(即肝如電流之充電)」,醒后肝血源源不斷供應心臟利用,心因以產生活力(火),肝供應心臟血液,肝血盡則疲倦欲睡,睡醒則肝如充電般充血而體力恢復。B型肝炎因肝受感冒化學藥物中毒與風寒所阻,致肝不能充血,血不能歸于肝,則肝無血以供應心臟(火)使用,故人始終疲倦嗜臥,醒則口苦口干,肺金吸熱散熱太快,消耗心火所生之熱,皆足以令肝血加速枯竭,致肝所主之筋脈,受風寒不能護衛血液循環,而筋骨酸痛,甚至抽筋,故內經云:「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是為木生火,而金克木。
腎為水臟,中醫學上的補「腎」壯「陽」,「陽」為生命的生生之能,「腎」為生命之始,「補腎」是補生命之源亦即是補全身,「壯陽」即是強化生命的生生之能源,男女皆可補腎壯陽,而不是狹義的補男人的陽具。
內經靈樞經脈第十 黃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剛,肉為墻,皮膚強而毛發長,谷入于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又曰:「腎主骨,骨主髓。」腎主骨,腎為水氣所生,骨為筋、脈「木氣」聯結之支架,腎中之陽強,則可使肝木生長茂盛,肝木強則心火之能源能獲得供給無虞,活力旺盛,腎中之陰水旺,則可降低心火所耗之能,而助肝木藏血之耗失,腎水旺則火自平,故曰滋陰降火。
脾屬土,土能生養萬物,脾主肌肉,土旺則飲食健而肌肉強,甘津之氣布溢,全身得以潤澤,肌肉強能致皮膚具彈性光澤,發揮肺的吸熱、散熱、傳熱功能,食不甘美則肌肉衰,致皮膚彈性失,肺金氣弱而元氣衰,是為土生金。
天氣下降為雨、為水,水氣上升為云為霧,在日常生活中,天氣下降為雨為水,大家都能看見,水氣上升為云、霧時,除廿四節氣時,大家都不易看見,肺強金盛,小便通利,大便順暢,肺衰金弱,水不能氣化上升為能,致肺呼吸所得之水氣不能下降,致小便不利而留為腫,是為今日尿毒癥,為肺、腎金水不能相生所致。
五臟各司氣的上升、下降、擴張、收縮與穩定,即身體五臟六腑皆在作呼吸的作用,不光是肺在作呼吸作用。
肺金將空氣吸入體內,是為氣的收縮,肝木將空氣呼出體外,是為氣的擴張,心火將凝結之氣能加熱使之上升,上升能助氣的擴張,腎水將氣凝結使之下降,下降能助肺金氣的收縮。上升不能太快,下降亦不能太快,收縮不能太快,擴張亦不能太快,是為氣的穩定,即脾土的作用。
五行相生相克為氣動的均衡至中和之理,是電、能的傳動,不是五行「相生」,更不是五行「相克」,而是五行「相生相克」,即能的升、降、擴散、收斂與穩定如環無端,周而復始,失一不可,不偏不倚,不可太過,不可不及,故圣人倡中庸之道,乃為「中」醫之至理,是以五行身命的氣化,與十二經絡的「周易│即易經」││乃為醫療獲取健康之最高境界。
中國醫學對疾病的治療,內經素問疏五過論篇第七十七曰:「治病必知天地之陰陽,四時經紀,五臟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藥所主,從容人事,以明經道,貴賤貧富,各異品理,問年少長,勇怯之理,審于部份,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診必副矣。
五行的相生和相克是密切關聯又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掌握五臟六腑的生克規律將為你打開通往健康的大門。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系是怎樣的呢? 在我們的身體里,腎屬水,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 按五行里面五行生克的規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換句話說,肝好——心就好,心好——脾就好,脾好——肺好,肺好——腎好,腎好——肝更好。用中醫的語言來說呢,就是肝(木)藏血以濟心(火),心(火)之熱以溫脾土,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金),肺(金)清肅下降以助腎(水),腎水之精以養肝(木)。 五臟之間的相生關系,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種互幫互補的良性循環關系。 有一次我有一個朋友全身發燒,呼吸不暢,還老是咳嗽,一檢查,肺有點問題,后來病雖然治好了,但是沒過多久,我晚上開始頻繁地起夜,中醫認為,這是腎有問題了。 用中醫的五行生克之理來分析:肺與腎的關系本來是金生水,肺是腎的母親,也就是說肺本來是一直給腎提供幫助的,但是現在肺有病了,母病及子,連自己都顧不過來了,自然就不能再給腎幫助,腎自然就出現問題。 這時候,如果不懂得肺與腎之間這種相生的關系,一味地去補腎,效果不一定好。想要治好夜間尿頻,就必須想辦法先補肺。后來,我告訴她,去藥店買一種叫金水寶膠囊的中成藥回來吃,把肺補好了,這個毛病就沒了。 五臟之間的相克關系又如何呢? 有相生就有相克,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臟六腑其實是“五權分立”的關系,它們既相互幫助,又相互約束,這樣才能達到體內五行的和諧。如果說相生是一種你好我好,相互幫助的關系,那么相克首先是一種相制約的關系。 肺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上亢,即金克木;肝氣條達,可以疏泄脾土的郁滯,即木克土;脾的運化,可以避免腎水的泛濫,即土克水;腎水的滋潤,能夠防止心火的亢烈,即水克火;而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即火克金。 正常情況下,這種相互約束就是一種良性循環的狀態。 但是,在身體有了某些病變的時候,這種相克的關系,往往表現為制約得太過頭,而使得壞的影響順著這個循環圈,相互傳染。 木克土,對應到五臟里,就是肝克脾,也就是說如果肝受傷了的話,就會影響到脾,你就不想吃東西,覺得胃脹,腹脹等等,這就是肝對脾產生了一個壞影響。所以,你胃不舒服的時候,其實應該先去調調肝。 如果你的脾胃不好,不一定是脾本身出了問題,很有可能是肝不好了,而對脾產生了影響。這時候,好好調調肝,脾胃就能恢復正常。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跟心臟病斗爭了幾十年,最后還是沒治好。其實這是忽視了五行養生里面水克火的道理,也就是說腎克心,為什么很多心臟病人的腎都不太好,腎不好就會影響到心,所以,心臟病人如果能在養心的同時,再好好地保養自己的腎,心臟病就能得到很大的緩解。 還有,當心有火時人會出現胸悶氣短,前胸痛等癥狀,因為心克肺。肺有火時,肝火更旺,這就是肺克肝。 五行的相克還體現在我們的情志上,比如,為了避免樂極生悲,人得志的時候、大喜的時候,應該想點“恐”,即還有什么自己怕的東西;憂慮過多,就找點喜事來樂一樂;需要慎重思考的時候,千萬別發“怒”,要不事情就完蛋了;怒火中燒的時候,就想點“憂”事;危急與恐懼時,以“思”克服,就是沉著冷靜……如此等等。 對女人來說,要想保持健康和美麗,不管涂多少化妝品,吃多少保健品,穿多么漂亮的衣服,必須首先弄懂五行,然后善用五行生克之理來護養自己。 女人若懂得五行的生克之道,方能享受不生病的幸福和由內養外之妙。
世界上很多物質都可以根據屬性劃分為金、木、水、火、土,吃的食物是這樣,身體的各部分也是這樣。五行物質之間存在這廣義上的相生相克的關系,養生需要從這五種物質之間的生克關系推演到我們的生活,達到養生的目的。
五行學說認為,事物與事物之間存在著一種聯系,這種聯系又促進著事物的發展變化。五行之間存在著相生相克的規律。相生,含有互相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克,含有互相制約、克制和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木生火:因為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燒盡,則火會自動熄滅;
火生土:因為火燃燒物體后,物體化為灰燼而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因為金蘊藏于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后才提取黃金;
金生水:因為金若被烈火燃燒,便溶為液體,液體屬水;水要依靠鐵器來開導疏通;
水生木:因為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眾勝寡,故水勝火也;因為火遇水便熄滅。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能溶解金屬。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樹根苗的力量強大,能突破土的障礙。
實勝虛,故土勝水也;因為土能防水。
相生相克,象陰陽一樣,是事物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發生和成長;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的發展和變化中的平衡與協調。沒有相生就沒有相克,沒有相克,就沒有相生,這種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互相為用的關系推動和維持事物的正常生長、發展和變化。“造化之機不可無生,亦不可無制,無生而發育無由,無制則亢而為害。”(《類經圖翼》)
亢乘與反侮
五行之間的生克制化關系失常,則事物的協調性便遭到了破壞,從而出現反常的變化現象,在自然界則表現為自然災害,在人體則表現為疾病。
五行之間的反常現象,主要是“亢乘”和“反侮”。
亢乘,物盛極為亢太過。凡事物亢極則乘。乘,乘虛侵襲,強而欺弱,相克太過。
反侮,五行中并不只存在著順克,有時也會出現逆克,如旺克衰,強克弱的現象。如:土旺木衰,木受土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這種逆克,叫反克也稱反侮。反侮,反過來欺侮。
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行學說認為,五行是構成宇宙的基本物質元素,宇宙間各種物質都可以按照這五種基本物質的屬性來歸類,五行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祖國醫學借用五行學說來說明人體內部以及人體與外界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用以補充陰陽學說。
五行相生相克
相生,有相互滋生、促進、助長的意思;相克,有相互制約、抑制、克服的意思。
五行相生的規律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規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在相生關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生我”(母)和“我生”(子)兩方面的關系,把它比喻為“母”與“子”的關系。在相克關系中任何一“行”,又都具有“我克”(所勝)和“克我”(所不勝)兩方面的關系,稱之為“所勝”與“所不勝”的關系。
五行相生之中,同時寓有相克;相克之中也寓有相生。相生相克是一切事物維持相對平衡不可缺少的條件。所以五行生克制化是正常現象。五行中任何一“行”太過或不及,出現異常現象,都可引起相乘或相侮的變化。乘是乘虛侵襲的意思;侮是欺侮的意思。相乘是過度的相克,超過了正常制約的程度,其規律同相克,但被克者更加虛弱。相侮即“反克”,又叫反侮,即本來是自己所能克勝的,卻反而被它克勝,其規律與相克正好相反。例如,正常時土克水,若土氣虛弱,或水邪泛濫,水就反過來侮土。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相生就是生助,幫助,扶助的意思
相克是克制,抑制的意思。
五行相生相克理論認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中醫的臟象學說和辨證施治原則都是對這一“放之四海而皆準”真理的擴展應用和延伸,然而,查閱文獻以及教科書對此相生相克原理的淵源和解釋始終是霧里看花,似是而非,令人有“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之嫌。隋代蕭吉《五行大義?論相生》解釋了五行相生關系,而對相克關系未作闡述:“木性溫暖,火伏其中,鉆灼而生,故木生火;火熱焚木,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金居石依山,聚土成山,津潤而生,山必長石,故土生金;銷金亦為水,所以山石而從潤,故金生水;水潤木能出,故水生木。”此種解釋有的令人信服,如木生火是顯而易見的;有的費解(如土生金,金生水)值得商榷:對于水生木,若用“水能浮木載舟”解釋應該比“水潤木能出”更為合理。對于火生土的解釋是:“木焚而成灰,灰即土也,故火生土”,若理解為:木燃燒后的灰燼即草木灰可增加土壤肥力是否也恰當?對于“土生金”,最令人想到的是“沙里淘金”一詞。至于五行相克,筆者的理解為:植樹能放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木克土);以土筑堤圍水或防洪是土克水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火克金可理解為高溫能熔金,并鍛造出各種形狀;金克木的解釋是:刀劍斬木,或砂石之地多為不毛之地;教材和教學中將金生水解釋為“銷金亦為水”,即金屬溶化為液體,似乎牽強,但查找國內文獻未見更合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