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誠則靈!你心不誠肯定不靈其實你的內心很矛盾,很亂只是想通過占卜事先知道未來的結果這是不靠譜的生活中是有高人的但是不是人人都能遇上你那些“師”未必跟你有“緣” 所以,結果大不一樣,結果出來,你也懵了所以,一切都從實際出發,按“理”來推未來的方向比“大師”更準確
六爻不能算兩次的,那就不會有靈氣了,
可以,不要重復就好
這個。。。我不懂占卜哈,但是我覺得命運什么的并不是時間能改變的,多次占卜,只有一個結果:”你喜歡的結果”。
因為時空各種緣法瞬息萬變,人的心念更是撲朔不定,絕對沒有完全一致的時空點。所以你認為的“同一件事”,其實對卦理來說,并不是同一件。根據古書,以及一些現代易學家的經驗和理論,如果你反復就你認為的所謂“同一件事”起卦,這樣是不對的,而且得不到正確的卦意。
我個人理解古人和易學家的說法,當你最初對某件事起卦時(假設起的不是廢卦——即起卦程序如法,心念專注虔誠),此時你那個“疑情”是最純的——“疑情”是佛教禪宗的重要術語,在禪宗的參禪法門“看話禪”中就要運用這個天性來修行。由于你這個最純的疑情,這個卦就會把這件事的信息完整呈現出來。但是,當你第二次再對同一件事占卜時,此時“疑情”已經不純,因為你已經知道了一部分信息——相當于已經被劇透了,不但時空點轉換了,而且這件事本身與作為問卦者的你之間的“緣”也變了。舉個例子,假如你看一部小說或電視劇,完全沒有看過大綱、簡介或被別人劇透過,你看到最后的結局,那種感覺是怎樣?而假如你了解了一部分內容(比如大綱、簡介或被人劇透),最后你看完結局所得的感受,我給你講是完全不同的。這件事通常人們認為很平常,好像自己的感受與所謂“客觀事實”無關——其實大錯,這是受西方物質文明影響而產生的錯覺,這與中華的、東方的天人合一思想、佛教的緣起思想所揭示的人與環境的關系實際上截然不同。當你初次接觸不了解的信息,和了解一部分信息時,這種緣是不同。當黑天鵝還沒有被發現時,在人類的世界里,天鵝=白色的。
王陽明游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感情還是要自己做主,算卦還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