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日柱公式
編輯
(一)公式
(二)符號意義
r:日柱的母數,r 除以60的余數即是日柱的干支序列數;
s:公元年數后兩位數,
取整數部分;
u:s 除以4的余數;
m:月數,“[ ]”內取整數部分;
d:日期數;
x:世紀常數
(三)世紀常數
世紀常數x是高氏日柱公式中重要的數值。高氏日柱公式以世紀為運算區間,僅取公元年數后兩位代入運算,極大地簡化了日柱求解過程。以世紀為區間進行運算時,每個世紀的日柱初始值必然不同,設日柱初始值為世紀常數x。
關于世紀常數的性質和意義,作出以下兩點說明:(1)每世紀的第一年是從“0”開始的,故整百整千的“世紀年”即為每世紀的第一年。即例如:1900年應視為20世紀的第1年,其公元年份后兩位為零,即s=0。
(2)世紀常數x即為每世紀第一年3月1日的的日柱序列數減1(由于月數改良后,將每年3月視為本年的起始月),即例如:21世紀的世紀常數即為2000年的3月1日的日柱序列數減1,而2000年3月1日是戊午日,“戊午”的序列數是55,故x=55-1=54(由于干支計數的60循環,而54-60=-6,從計算角度來看54與-6是等價的)。
現將17世紀至26世紀一千年間的世紀常數x,對應列表如下:
(四)月數
月數m,即為一年中各月的月份數。
為了簡化閏日變量的復雜性,增強月基數的規律性,采用將閏日置后的方式進行求解。由于所有的閏日都加設在每個閏年的2月末尾,故可以采用將2月視為上一年的末月,即"14月"的方法,以消除閏日在日柱計算中的復雜插入。相應地,須將1月視為上一年的"13月",而將每年的3月份視為本年的起始月。
需要申明的是——公式中的符號“m”不再表示月基數,而表示月份數。直接輸入月數m,通過函數運算輸出“月基數”。將月基數巧妙地包含在運算之中,代替了對月基數表的識記。即:(“[ ]”內取整數部分)[4]
我把公式給你
日天干地支
從已知日期計算干支紀日的公式為:
g=4C+[C/4]+[5y]+[y/4]+[3*(m+1)/5]+d-3
z=8C+[C/4]+[5y]+[y/4]+[3*(m+1)/5]+d+7+i
其中c是世紀數減1。奇數月 i=0,偶數月 i=6,年份前兩位,y 是年份后兩位,M 是月份,d 是日數。[ ] 表示取整數。
1月和 2月按上一年的 13月和 14月來算,因此C和y也要按上一年的年份來取值。
g 除以 10 的余數是天干,z 除以 12 的余數是地支。
如果先求得了g,那么
z=g+4C+10+i(奇數月i=0,偶數月i=6)
如:
2009年7月16日
G=80+5+45+2+4+16-3=149 余數為 9,天干是「壬」
Z=149+80+10+0=239 余數為11,地支是「戌」
用天干地支表示人的出生年、月、日、時,每一段兩個字四段共八個字,就叫生辰八字。具體算法簡單,你出生的年月日的叫法在月份牌上可以找到比如:丙寅年甲子月戊申日,最后的時看你出生在幾點23:00-1:00是子時,以次推算就可以知道。 生辰八字或者說八字,其實是周易術語四柱的另一種說法。四柱是指人出生的時間、即年、月、日、時。在人用天干和地支各出一字相配合分別來表示年、月、日、時,如甲子年、丙申月、辛丑日、壬寅時等,包含了一個人出生時的天體運行的基本狀態。每柱兩字,四柱共八字,所以算命又稱“測八字”。依照天干、地支沂涵陰陽五行屬性之相生、相克的關系,推測人的體咎禍福。總說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鐘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準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八字之中,年的干支與日的干支是延續的,是實的;月與時的干支是依據年、日的干支推算的,可以說是虛的。生辰八字,最多只能反映一個人出生的天時,用來記錄時間也不為過。有些人用生辰八字來算命,這是很不可靠的。因為一個人的命運受多種條件的影響,除了天時之外,還有生長的地域、人群的限制,再加上機遇的差別,出生的天時的影響又能占多大的比重呢?排列四柱八字排立四柱以指一人出生的年、月、日、時。四柱排立是指找出一個人的生辰八字。主要分四步進行。排年柱年柱,即人出生的年份用干支來表示。注意上一年和下一年的分界線是以立春這一天的交節時刻劃分的,而不是以正月初一劃分。如某人陽歷2000年2月4日22點17分生,由于陰歷2000年交立春是陽歷2000年2月4日20點32分,因此此人的年柱為2000年之庚辰,而非1999年之己卯。年柱的一般算法:天干從甲至癸數字分別對應4、5、6、7、8、9、0、1、2、3,而地支子至亥則分別對應4、5、6、7、8、9、10、11、0、1、2、3。年份的干支算法以末位為天干,地支則是以該年份的數字除以12的余數。以1978年為例,1978的末位為8,天干為戊,1978除以12余數為10,對應地支為午,故1978年為戊午年。年柱的簡單算法:此法的前提知道該年是哪個生肖年,一般用于近幾年的快速推算。如以2009為例,大家都知道2009年是牛年,既然是牛,地支當然為丑,2009的末位9對應天干己,所以2009年為己丑年。排月柱月柱,即用干支表示人出生之年月所處的節令。注意月干支不是以農歷每月初一為分界線,而是以節令為準,交節前為上個月的節令,交節后為下個月的節令。一月(寅月)從立春到驚蟄,二月(卯月)從驚蟄到清明,三月(辰月)從清明到立夏,四月(巳月)從立夏到芒種,五月(午月)從芒種到小暑,六月(未月)從小暑到立秋,七月(申月)從立秋到白露,八月(酉月)從白露到寒露,九月(戌月)從寒露到立冬,十月(亥月)從立冬到大雪,十一月(子月)從大雪到小寒,十二月(丑月)從小寒到立春。由年天干推月干支參見第1個圖年上起月表。如果年干為甲或己,當年正月的干支為丙寅;如果年干為乙或庚,當年正月的干支為戊寅;如果年干為丙或辛,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庚寅;如果年干為丁或壬,當年正月的干支為壬寅;如果年干為戊或癸,當年正月的干支為甲寅。排日柱從魯隱公三年(公元前722年)二月己巳日至今,我國干支記日從未間斷。這是人類社會迄今所知的唯一最長的記日法。日柱,即用農歷的干支代表人出生的那一天。干支記日每六十天一循環,由于大小月及平閏年不同的緣故,日干支需查找萬年歷(一網上萬年歷網址:site.baidu.com/list/wannianli.htm)。另外,日與日的分界線是以子時來劃分的,即十一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過了十一點就是次日的子時,而不要認為午夜十二點是一天的分界點。排時柱時柱,用干支表示人出生的時辰。一個時辰跨兩個小時,故一天共十二個時辰。子時:23點--凌晨1點丑時:1點--凌晨3點寅時:3點--凌晨5點卯時:5點--凌晨7點辰時:7點--上午9點巳時:9點--上午11點 午時:11點--下午13點未時:13點--下午15點申時:15點--下午17點酉時:17點--下午19點戌時:19點--晚上21點亥時:21點--晚上23點由日天干推時干支參見第2個圖日上起時表。如果日干為甲或己,當日子時的干支為甲子;如果日干為乙或庚,當日子時的干支為丙子;如果日干為丙或辛,當日子時的干支為戊子;如果日干為丁或壬,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庚子;如果日干為戊或癸,當日子時的干支為壬子。舉例朋友生于1984年8月27日上午8點,8月27日為七月;此年為甲子年(書中查到);按照立月柱歌訣可知:他的年天干為甲,所以他的立月柱為壬申;相應的他的日柱為癸巳(書中查到);而他的時立柱根據時立柱歌訣得知:癸巳為日干時,丙配辰時,所以時柱應為丙辰。這樣就排出了他的生辰八字:“甲子壬申癸巳壬辰”。自古至今甲己日起甲子時,夜子原起甲子相同,加注夜子可也。要得到正確的出生時間,白天以日晷儀測量最準。鐘表時間是人為的平均時和地區標準時,必須依節氣(太陽黃經)計算“真太陽時差”與依出生地計算“地方經度時差”,才能得到真正的出生天文時間。 我看到這些就頭暈 更別說是算了 就是年月日時四個一起加起來 可以查找以前的黃歷
快速推算日柱干支法
公元2000年元旦是戊午日,欲求任何一天的日干支,皆可以此天為參考。即計算出欲求當天與2000年元旦相距總天數,假設相距總天數為A。
則公元2000后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取余數0-9即為日干;(A-7)÷12,取余數0-11即為日支;(A-5)÷12,取余數0-11即為日支。
而公元2000前某天的日干支求算方法如下:(A+5)÷10,再用10減去余數0-9即為日支;(A+5)÷12,再用12減去取余數0-11即為日支。
日柱代表人出生那一天
干支記日每六十天一循環,由于大小月及平閏年不同的緣故,日干支需查找萬年歷。
日柱, 在命學上是以晚上子時開始順時針到亥時, 十二個時辰為一天, 每一個時辰占兩個鐘點。 日與日的分界線是以子時來劃分的,即晚上的十一點。十一點前是上一日的亥時, 過了十一點就是次日的子時。這一點請特別留意,而不要認為午夜十二點是一天的分界點。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日柱
沒有公式。查萬年歷,或者用你已經知道的某個日子的天干地支來推算。相差60的整數倍天數的日子,干支相同。
日柱的推算法如下:
這里,我們已看到了十二地支的兩個作用:一是用來表示年份,它與生肖相對應:子為鼠、丑為牛、寅為虎、卯為兔、辰為龍、已為蛇、午為馬、未為羊、申為猴、酉為雞、戌為狗、亥為豬。二是用來表示月份,如前所說。
[編輯本段]流星趕月排日柱口訣
推算日干支,可以按公歷和農歷兩種方法推算。
⑴ 農歷日干支推算口訣:
大小月卦記心間,正一干支起根源。
大后干同地支沖,小后干支退一天。
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大小月卦記心間,正一干支起根源。”農歷的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固定不變。要推農歷曰干支,先要按《農歷大小月卦口訣》將推算之年編上兩卦,以便在推算日千支時運。除此之外,還要記住農歷正月初一日的干支,因為它是推算一年逐日的基礎。“大后干同地支沖,小后干支退一天。”農歷天干與地支組合,天干循環2.5次。根據這一規律,知道某月初一日干支,如果這個月是小月則應在干同支沖的情況下,干支各減一位,則是小月后下月初一日干支。如本月初一干支為己卯,這個月是大月,下月初一干支為己酉。如果這個月是小月,則下月初一干支應在己酉退一位后確定,即為戊申日。“初一十三二十五,支同干隔一位算。”此兩句是在確定某月初一干支后,將這個月分成三個階段,即初一至十二,十三至二十四二十五以后。初一、十三、二十五日在干支上也是有規律的。知道初一干支,只要將該日天干隔一位順推,而地支不變。同理,知道十三日干支,支同干隔一位,也知道二十五日的干支。如初一日干支為甲子,則十三日干支為丙子,二十五日干支為戊子。掌握這個方法,就可以根據所推之日屬于哪一段,便可以很快知道這天的干支了。
⑵公歷日干支推算口訣:
元旦干支為根源,大小二月記心間。
小月干同地支沖,大月上句加一天。
申子辰年年為閏,干同支沖退一天。
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支沖退一天。
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
推算方法:“元旦干支為根源,大小二月記心間。”推算公歷日干支,首先要記住元旦曰的干支。同時,還要知道大小月及二月的天數。公歷大月為31天,小月為30天,其大小月是固定不變的,唯獨二月有29天和28天之分。因此,要特別注意哪年二月為29天,那年二月為28天。“小月干同地支沖,大月上句加一天。”公歷小月為30天,按農歷大月推算口訣,我們知道本月初一日干支,與下月初一干支則是天干相同地支相沖。公歷大月為31天,在小月干地相沖的基礎上,干支各加一位數,即是大月后下月一日的干支。“申子辰年年為閏,干同支沖退一天。”經過研究,發現凡地支為申、子、辰的年為公歷閏年,二月為29天。在推算3月1日干支時,可按農歷小月后的日干支推算方法,即在干同地干沖的基礎上,干支各減一位,則為3月丨日干支。“余年二月二十八,干同干沖退二天。”除地干為申子辰年二月29天,其它年二月均為28天。在知道2月1日干支后,按干同支沖規律,干支各減二位便是3月1日的干支。“月首十三二十五,支同隔干一位算。”月首,代表每月第1日。其推法與農歷日干干訣后兩句相同。
看來你是一位易學初學者,我想你還很迷茫,如果還有什么問題,可以聯系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