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太歲”是常見的化煞方法,太多數以在正月初八舉行。太歲又稱太歲星君,太歲就是天上的木星,因為木星每十二個月運行一次,所以古人稱木星為歲星或太歲;太歲又稱“太歲星君”,簡稱“歲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祗。
一般拜太歲可粗略分為三類:大廟參拜,細廟參拜,家中自行拜祭。
“拜太歲”后記緊要于年尾“還太歲”,以酬謝神明一年來的庇佑。“還太歲”最適當的時間為每年的冬至前,即農歷12月22日至23日左右,方法跟一般還神步驟一樣,同樣只需準備生果及香燭即可。
“拜太歲”是社會老百姓傳統的民俗信仰,就是參拜六十甲子所屬的“太歲神”
道教中所說:“太歲當頭坐,無災也有禍”,沖犯太歲,其年事情不順,身體不寧,遭災惹禍,被陷害,破財等等。“犯太歲”,即是指自己“本命太歲”星君(即自己出生年的本命屬相)與當年的“值年太歲”星君相沖。(流年中的當年屬相)相同,(主傷害、易破財、防盜賊、感情挫)、相沖(主兇險、運勢乖、易損財、意外傷)和相害(主疾自古以來通常認為:犯太歲的人都會流年不利、凡事不順、事業困頓、身體多病。故而“犯太歲”的人一般都要在每一年的年初正月初八,參加道教“拜太歲”的法事(道場)。通過法師進行誦經、步斗、上表、請愿等專用科儀的儀式,可以得到與神靈的溝通,神靈便會賜福于參加法事道場的信眾,得到神靈的感應與保佑,以得到一年的全家平安、身體健康、百事順利。
相傳太歲神共有六十名,每年由一位主管當年之神,管治當年內發生之事變。所謂犯太歲,即人的出生生肖與太歲神有著刑沖破害的不利關系,犯太歲者大多諸事欠順,易有不測之災及損傷。俗話說:“太歲當頭坐,無福便有禍,無喜必有災。”因恐冒犯太歲,故便有拜太歲的風俗傳統,犯太歲之人,可用拜太歲神之祈福方法來消災解難。拜太歲一般是在陰歷正月初八,或是正月十五前均可。
這個沒什么具體的,要求,反正。不分時間吧!
現在可以拜太歲的方式有好幾種,在家中也是可以拜太歲的,或者網絡上現在有網上拜太歲,不過個人還是比較喜歡在家拜太歲,貢品什么的家里面都比較齊全,旺旺產品、各種水果、各種菜肴。去廟里面的話雖然會省去貢品的準備工作,難免會忘記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