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欣風水網

    陰陽五行學說與中華醫學的關系,五藏六府陰陽五行圖

    內容導航:
  • 陰陽五行學說的醫學說法
  • 陰陽五行與臨床的關系。陰陽五行學說真可以運用到臨床嗎?
  • 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作用
  • 為什么把陰陽五行學說引入醫學領域?
  • 陰陽五行學說的經典書籍
  • 求詳細介紹 陰陽五行八卦 的入門書籍 最好是白話易懂
  • Q1:陰陽五行學說的醫學說法

    中醫是整體的醫學,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八綱辯證,藏象,經絡貫穿在中醫的整體與局部變化的始終.陰陽五行,八綱辯證是中醫變化中的不變性,不管是由局部向整體各個層次的過渡,放大,還是從整體向局部的縮小,中醫的基本點,這種放大縮小的共同特性:分形元(陰陽五行八綱)的不變性,就是中醫所隱含的樸素古老的分形觀,有自相似,自仿射特性.準拓撲的聯系.陰陽集的分維是1,五行集的分維是1.4650,陰陽五行集的分維是2.0959,八綱集的分維是4等. 中醫診斷,辯證施治的根基也是建立在古老樸素的分形觀上的.中醫的望聞問切是機體功能與結構等的局部與整體互相映射的結果,是分形自仿射,自相似的產物.或全息觀的映射.
    上個世紀末,本世紀初,1996年,清華學界對中醫氣本質,經絡實質,陰陽,五行,藏象,中醫哲學觀等都有了新的全面整體創造性的認識和解說。如,鄧宇等發現的:氣是流動著的‘信息-能量-物質’的混合統一體;分形分維的經絡解剖結構;數理陰陽;中醫分形集:分形陰陽集-陰陽集的分形分維數,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維數;分形藏象五系統-暨心系統、肝系統、脾系統、肺系統、腎系統;中醫三個哲學觀-新提出的第三哲學觀:相似觀-分形論等。
    還包括近代針灸經絡的發展史,近代中醫氣的進展簡史,中西醫結合史,中醫中藥史等. 中醫產生于原始社會,春秋戰國中醫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西漢時期,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里、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天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6]。唐代孫思邈總結前人的理論并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并采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唐朝以后,中國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日本、中亞、西亞等地。兩宋時期,宋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并且統一了中國針灸由于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金元以降,中醫開始沒落。明清以后,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中醫。在明朝后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志著中藥藥理學沒落。同一時期,蒙醫、藏醫受到中醫的影響。在朝鮮東醫學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例如許浚撰寫了《東醫寶鑒》。
    自清朝末年,中國受西方列強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大量涌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發展。中國出現許多人士主張醫學現代化,中醫學受到巨大的挑戰。人們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加以檢視,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同屬中國醫學體系的日本漢方醫學、韓國的韓醫學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來,經方中醫開始有復蘇跡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實例得到中國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發展。現代,中醫在中國仍然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國際上,針灸在引起醫學界極大興趣,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認為,針灸已被證實在減輕手術后疼痛、懷孕期反胃、化療所產生的反胃和嘔吐、牙齒疼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非常低,然而,對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頭痛,數據顯示出模棱兩可或者爭議性。[7]。WHO認為很多針灸和一些草藥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學雙盲研究的較強支持,但是對于其它的傳統療法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視未經研究的傳統療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險性等問題[8]。WHO在2002年5月26日發表“2002-2005年傳統醫藥研究全球策略”,邀請全球180余國將替代醫學納入該國的醫療政策。

    Q2:陰陽五行與臨床的關系。陰陽五行學說真可以運用到臨床嗎?

    一樓的顯然不具備中醫知識。在下也不是醫學高手,只是對中醫原理知道些皮毛,在此說一下
    陰陽五行學說當然可以用于臨床,中國的中醫已經臨床了好幾千年了。陰陽多用于看人的體質,中醫上有陰虛、陽虛的說法,陰虛則必然陽盛,具體的東西可以百度一下,篇幅太大。五行之說,既對應人的五臟,也對應味覺上的五味,也對應視覺上的五色,也對應心情上的五情,也可以說人的體質。而且很多病,比如有時候表征上是上火,而真正的原因是腎陰虛,最后補腎陰才是對癥。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所以每個人的體質和致病原因是治療的關鍵,在臨床上更是必須要注意觀察和靈活運用的。
    中醫是我們歷史文化的瑰寶,相對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西醫來講,中醫更重視的是人體本身的平衡,陰陽調和、五行相符,人就會健康,百病不生。

    Q3:陰陽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作用

    是學中醫者繞不開的基礎。相當一坐樓房的基石。
    沒有服陽五行,就不成其為醫。

    Q4:為什么把陰陽五行學說引入醫學領域?

    我國古代醫學家,在長期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哲學思想運用天醫學領域,促進并指導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有些哲學思想已成為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氣—元論(太極圖式)和陰陽五行學說。氣—元論與現代的“世界是物質和運動的統一”的哲理本質上是一致的,強調的是唯物的世界觀和世界的本原(源)統一性.
    具體詳細的闡述以及關聯 意義請參閱:http://www.taichie.com/lunwen/h175-3.htm

    Q5:陰陽五行學說的經典書籍

    陰陽五行學說的原典著作應該是<尚書·洪范>。后代有很多學者做過注釋,你可以選一些大家的來看,像朱熹、二程之類。
    至于更復雜的,過于牽涉玄學的,我也不大清楚,大概主要應該集中在道藏里。現代的嘛,因為這些東西已經不被視為正經的學問了,所以真正能成為經典的著作恐怕還真沒有,一些江湖騙子寫的亂七八糟的入門性讀本倒有不少

    Q6:求詳細介紹 陰陽五行八卦 的入門書籍 最好是白話易懂

    電子文件我有

    展開全文
    上一篇:上一篇:天秤座9月事業運勢
  • 男人的天堂